常见心律失常-室上性心动过速


什么是心律失常-室上性心动过速?
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频率、节律、起源部位、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。室上性心动过速,简称室上速,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,通常是指由于希氏束以及希氏束以上(即心室以上的心房及房室结)的传导系统病变,从而导致心率超过100次/分的心律失常。通常与疾病类型及发病时心房率、心室率快慢以及持续的时间有关。其常见症状包括心悸、眩晕、焦虑、胸闷、气促等,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、心力衰竭、休克或晕厥等。
导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各种心脏疾病(如冠心病、高血压性心脏病、风湿性心脏病、心脏瓣膜病、心力衰竭、预激综合征等)、非心脏疾病(如发热、甲亢、贫血、电解质紊乱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),以及生理性因素(如烟草、酒精、咖啡因、浓茶、运动、情绪激动等)和药物因素(如肾上腺素、阿托品、洋地黄中毒、地高辛)等。
主要包括急性期治疗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等。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疾病具体类型、基础疾病情况、心动过速耐受程度、心脏情况等情况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。常用急性期治疗包括刺激迷走神经和直流电复律,常用药物治疗包括维拉帕米、普罗帕酮、洋地黄、胺碘酮、腺苷等,常用手术治疗为导管射频消融术。
上面这张图片是64岁常阿姨的入院心电图,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,追问病史,常阿姨5年来深受心律失常困扰,近日胸闷、心慌症状较前频繁发作,给予药物治疗,未能改善症状;结合动态心电图结果,经过综合评估,向患者及家属提出目前最佳治疗方案,射频消融术。
什么是射频消融术?
射频消融术全称叫做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,在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,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关键部位进行精细标测,然后通过导管输入一定能量的射频电流,使靶点及邻近的心肌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、从而消除心律失常。
手术具体如何操作?
首先此手术不需要开刀,常选择大腿前内侧股静脉,通过穿刺把导管送入体内。导管通过股静脉,达到心脏后,插入心腔;此电极导管长而可弯,能将电信号传入和传出心脏。消融开始前,医生将标测导管送入右心室,根据导管传出的信号,进行心腔内三维建模,确定传导右心室的异常部位。然后医生通过导管找到心脏异常电活动的确切部位(此过程称为“标测”),再通过消融仪发送射频电流消融治疗,从而根治室性早搏。最后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,查看手术结果,检查结果正常手术顺利完成。嘱患者术后平卧制动24小时以利穿刺处止血,然后就可以下地活动了。一般两到三天就可以出院。
在郑大二附院王教授悉心指导下,用时1小时,康业茂主任顺利完成了这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。术后复查心电图未再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,手术成功。
提醒大家:希望深受心律失常困扰的患者,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(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、阵发性房颤、频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)的患者若症状明显且反复发作,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房颤中心就诊。
泌阳县人民医院急救电话
0396--7916120
供 稿:房颤中心康业茂
编 辑:宣传科
(网络图片,若侵权,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