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提灯之声--讲述我的护理故事”演讲比赛作品展--心内五科李贺、岳密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亲爱的同事们:
大家好!我们是9号参赛选手。
今天,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,站在这里,与大家分享一段关于温暖、希望与坚守的故事,我们演讲的题目是——温暖,是永不熄灭的光。一百多年前,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,穿梭在克里米亚战争的硝烟与伤病员的痛苦呻吟之中。那摇曳却坚定的灯光,宛如黑暗中的启明星,为无数濒临绝望的生命带去希望。从那时起,“提灯女神”成为了护士精神的象征。
而在今天,无数的护士们,传承着这束光,用爱与责任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提灯故事。此刻,我们站在这里,让我们一同回顾那些温暖而坚定的护理之路,一同感受“提灯女神”精神在我们身边闪耀的光芒。
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走进两个故事,看看护理之光如何穿透生命中的至暗时刻。
一碗面条的温度
一个深冬的下午4点,输液泵的蜂鸣刚在36床响起,我就看见王大爷的蓝布棉袄在护士站转角微微发颤。我正准备下班,匆匆路过时询问他:“大爷,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?”。老人局促地搓着手,有气无力的说:“我刚输完水,到现在还没吃饭,饿的实在没有力气去买饭了”。我翻遍值班室只找到饼干,他却摆摆手:"你们值班那么辛苦,留着自己吃吧,我就想喝碗面条”。深冬的风卷着雪粒子灌进领口,我攥着手机跑出医院。当我掀开餐盒盖子,酸香的面条腾起白雾,大爷浑浊的眼睛突然泛起水光。“这,这怎么好意思。”他颤抖的手从棉袄内层掏出塑料袋,里面裹着三张五元纸币,边角已磨得发毛。我按住他冰凉的手背,触到凸起的老年斑,像极了外婆的手。“大爷,不要钱,您放心吃吧"。在听到大爷说"这味道像俺老伴熬的"时,我顿时心头一暖,眼眶泛红。这碗五元的浆面条,让我读懂了特鲁多医生的话:"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就像南丁格尔提着灯走过的克里米亚战壕。真正的守护,永远在仪器照不到的阴影里,在患者欲言又止的喉结间,在我们蹲下身时,与他们平视的目光中。
与死神赛跑的光束
那是个静谧的中午,我正专注工作,突然,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和同事急切呼喊声打破宁静:“护士,快,医生办公室一位患者倒地不起!”我的心猛地一沉,扔下手中的笔,飞速冲向抢救室。映入眼帘的是一位面色惨白、冷汗直冒的30多岁男性患者,他蜷缩在地板上,美团工牌的反光条划破正午的寂静。监护仪上显示血压80/50,而半小时前他刚给13楼的孕妇送过外卖。经过快速检查,确诊是急性心肌梗死,我们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,全力救治。他的妻子已哭的撕心裂肺,一直在请求我们救他,他们的女儿才刚刚3岁,还等着爸爸回家。我来不及安慰,只是握住她的手,坚定的告诉她:“坚强点儿,我们一定竭尽全力!”抢救时患者突发室颤,警报声揪紧我的心,我只有一个信念:救他!经过几次电击和持续不断的胸外按压,患者心律恢复,我们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导管室进行冠脉造影,支架植入,手术很成功。他的妻子紧紧握住我的手,泣不成声:“护士,谢谢你们,给了他第二次生命!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,没了他可咋办呀”。那双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,传递出的感激之情让我眼眶一热。出院那天,患者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,和精心准备的锦旗来到护士站,感谢我们的救助,他的女儿托着稚嫩的声音说:“谢谢护士阿姨”。看着他们一家三口脸上洋溢的笑容,我的内心被温暖和满足填满,那一刻我懂得,南丁格尔照亮的不仅是病房的走廊,更是每个生命渴望被守护的微光。
这样的故事,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每天都在上演。我们就像提灯人,在患者最黑暗、最无助的时候,用温暖的双手、关切的话语和专业的护理,为他们照亮希望之路。
提灯之神的光芒,穿越了历史的长河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。让我们接过南丁格尔手中的明灯,以爱心、耐心、细心和责任心,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篇章。
愿我们每一位护理工作者,都能成为那束温暖而坚定的光,驱散病痛的黑暗,迎接生命的曙光!
